Search

古都地下的隱藏殿堂\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參拜接待所

文、攝影\李清志 <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古都地下的隱藏殿堂\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參拜接待所

文、攝影\李清志

東本願寺就位於京都車站前不遠處,昔日搭乘火車到京都的旅客,總是很快能在東本願寺感受到京都古色古香的氣質,沈穩的黑色屋瓦,深色的原木柱樑,以及秋日大道上染成一片的黃色銀杏樹葉,都叫人陷入一種舊日典雅的情懷之中。

雄偉的入口大門有如城門一般,甚至連護城河都一應俱全,可以想見昔日佛教勢力幾可敵國的盛景,不過眼前寺廟門口打瞌睡的鴿子豆小販,庭院內不懼怕人的成群鴿子,卻呈現出一派悠閒恬靜的景象。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這座典雅寧靜的古老寺廟裡,居然隱藏著一座奇特的現代建築,連經常帶團到京都的導遊也訝異地表示:我每次都到東本願寺,竟然不知道裡面藏著這麼一座現代化十足的建築!

這座增建於東本願寺內的參拜接待所,正如隱藏於古寺內的大魔神(無敵鐵金剛)一般,由建築大師高松伸操刀設計。高松伸畢業於京都大學建築研究所,從八十年代開始,高松伸就在京都市區展開設計工作,除了眾所矚目的ARK、PHARAOH、織陣等機械建築之外,高松伸也嘗試與京都古老文化或寺廟有關的建築設計案;事實上,在1982年高松伸就在岐阜縣設計建造了一棟西福寺,其現代低調的造型,令人耳目一新。同一時期,高松伸也在京都狹窄的先斗町通上,設計了一間茶屋,清水混凝土的後廂建築,加上暗黑色屋頂的富傳統意象前半部建築,在先斗町上的確不太起眼,正好融入整個古都典雅的氛圍之中。

高松伸在九十年代中期,承接了東本願寺內的參拜接待所的設計案,他面對這座歷史悠久的古蹟,心中誠惶誠恐,打算用最簡潔低調的方式來設計本案,以求與原有古蹟融合,不至破壞古建築整體的形象。高松伸那些在京都的機械建築瘋狂想法似乎不再適用了,為了不會將古蹟毀於一旦,甚至讓自己英名掃地,高松伸使用近乎安藤式的低調設計手法,令人感覺到一股安藤式建築的幽靈附身,許多初識此建築者,都會以為是安藤忠雄的作品。

高松伸將整座參拜接待所放置在地底下,並且藉著一個圓形月眉的天窗採光;從高松伸的原始設計圖來看,高松伸原本似乎有意設計一座類似蓮花般的集會堂,藉此凸顯其佛法精神象徵,不過蓮花座構造太過巨大,只好轉為地下化,成為一座潛入地下,擁有漂亮天窗的地底蓮花。整座建築地下化之後,只在中庭地面上留下如月眉狀的天窗及圓形狀地表,這個抽象的幾何形狀地表,簡潔優美地有如京都寺廟常有的枯山水庭園,是另一種形式的庭園表現。

走上側殿木頭階梯,一座古舊木箱上寫著說明,指示參訪者必須脫下鞋子,親自提著自己的鞋子走進殿內參觀。我提著鞋子,讓穿著襪子的雙腳在光滑地木頭地板上滑行,繞過側殿赫然發現一座清水混凝土的簡潔建築連接在側殿之後,走進這座混凝土建築內,順著光線明亮的坡道往下走,奇妙的建築光影之旅就此展開。

高松伸在地底下隱藏了一座神秘的殿堂,殿堂呈現上窄下寬的陶甕形狀,月眉狀的玻璃天窗正好為陶甕狀的殿堂外殼打光。從地面層往下走的過程中,高松伸試圖製造可以欣賞地底殿堂光影變化的機會,在地下一層上,往外突出了一塊圓形展望台,一方面提供參訪者歇息;另一方面則讓參訪者先向下眺望整個空間,瞭解到整個參訪的路徑。繼續向下行走,穿過隔牆,又可以看見剛才站立的圓形展望台底部,以及整個地底隱藏殿堂的側面。

整個參訪路徑與過程,有些類似安藤忠雄所設計真言宗水御堂的作法,都在接近主題焦點前,用一道牆阻隔視線,以迂迴路徑製造神秘效果,並塑造出朝聖的心境;只是在朝聖過程中,高松伸還是設計了一座展望台,讓好奇的參訪者在冗長的地下參拜路上,有機會一窺天堂秘境的幻影,使得他們可以重新振作,快步地向聖地前進。

我有如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天路客,雖然光腳走在曠野上,身體疲乏困倦;但在瞥見天堂聖境一景後,精神上卻重新振奮起來,滿懷欣喜之情,繼續勇往直前。
坡道引領著我們來到寧靜的空地,有如青翠安詳的水草之地一般,有天光由側面傾瀉,營造出一種聖潔的光輝,兩根巨柱矗立在地底大堂前,有如神話中支撐宇宙的力量,此時我才發現地底殿堂的外表,不同於安藤慣用的清水混凝土,而是以粗糙的混凝土構成,更增添整個地底聖堂的剛毅力量感。地底殿堂是座莊嚴的集會空間,屋頂圓形的天窗透下溫暖的光芒,當住持弘法或多媒體簡報時,圓形的天窗會自動關閉,呈現出暗黑的隱密感。

地底下殿堂前的光線,展現的是一種寧靜的光明,一種現代主義基督教式的光線,在佛教地底的隱密殿堂中重現。之後有一次,我帶著許多人到東本願寺參拜接待所參訪,地底殿堂內正有高僧在弘法,會堂內聽眾寥寥無幾,大家在入內聆聽一陣之後,也沒有人真正聽的懂高僧在說什麼?不過雖然聽不懂佛法,大家卻都聽懂了地底殿堂光線所傳達的奇妙聖性。

或許弘法有時候並不需要靠言語,建築物內的光線本身就已經在弘法了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都市偵探、專職建築與城市觀察, 商業週刊建築專欄作家, FM 91.3 「建築新
View all posts